我们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添加了辅食以后,多会去关注孩子每餐吃了多少,与同龄孩子想比较身体及智力的发育是否有差距,而对更应该关注的辅食添加以后的效果却忽略了。添加辅食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,使孩子的饮食结构逐渐接近成人。
虽然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-2年时间,但从辅食添加开始就要有所考虑。
“吃饱”只是喂养的目的之一,“吃好”才是重要的。评价喂养效果的所有标准中,孩子的生长情况是重要的一项,可以用“生长曲线”来判断。利用生长曲线连续观察身高、体重等生长“指标”——大便颜色和次数、出汗多少、比其他孩子瘦、没有某些孩子胃口大等无比较意义的指标所干扰。
此外,辅食添加效果的评判,还应包括神经系统发育(进食行为训练)、过敏的预防(湿疹、荨麻疹、腹泻或者便秘等)、心血管疾病预防(1岁以内不主动在辅食内添加食盐)、代谢疾患预防(肥胖、生长发育迟缓)、味道和食物偏好引导(不在辅食内添加糖、水果等甜味食品,让孩子的口味逐渐接近家庭饮食习惯)、龋齿预防(每餐后喝一两口白水)。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能达到良好的喂养效果。没有一个食谱或食量标准适合于所有孩子。
以科学研究和先人经验为蓝本,以婴幼儿自身生长和身体状况为基础,以婴幼儿对喂养的接受状况为选择条件,以喂养效果为调整因子的喂养方式才是科学的喂养。
''





